再团圆又名团圆日、To Love Again
李振华与聂素珍两人早年丧偶,上世纪八十年代结为半路**。前妻凤仙在老家山西的坟地面临拆迁,老李提出希望能和前妻及老聂三人合葬,这一想法打破了二人平静的生活。
发布于2022年。由高临阳执导,并且由编剧高临阳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李雪健、宋晓英、毕彦君、廖学秋、梁静、巴多、王小木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22-01-26(鹿特丹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5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老虎奖 评委会特别奖。
第5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老虎奖(提名)。
第4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 火鸟电影大奖(华语)(提名)。
压抑和窒息是真的做到了 可是共鸣感很少,叙事效率低下。难以觉察到人物内心真切的伤痛
团圆,再团圆,相爱相亲,地久天长,这些漂漂亮亮的祝福一说出口,我们都知道,愿望是拿来映衬现实残缺的,那在残缺的现实里,枯萎、凋零与寂灭如此哀切地呈现,铁石心肠也躲不过崩裂。特别是,在静水深流中,浮现出如此酷烈的**创伤,天然就有冲击力。他们“不说了”,但我希望说。你得说啊,死去的人没了,但活着的**快没了,真再不说,有些事情就被大而无当地消弭了。很好的题材与角度,很好的配乐和摄影,不过整体没预期好,也许删减过于蛮横。只是年轻导演的电影首作能到这个地步,很值得肯定与鼓励。三星半。@ 资料馆,青葱影展,映后主创集结,宋晓英讲的格外有意思。(乘坐2046号高铁从天津赶回来看)
终于明白为啥有人评论区呼吁资料馆映后观众提问不要把🎤给男的-_-||其实不分性别,拿到🎤别鞠躬别追星别开始自己的表演能关注电影本身就谢天谢地了@2023 0924中国电影资料馆
“在爱里恋旧也不算美德” 过于艺术的表达和疏离的情感,真遮幅电影。
遗憾,猜想内地版删剪的4分钟对于影片的伤害是巨大的。有形无神的慢电影,欲说还休变成了模棱两可,叙事的迂回、闪躲绕着历史兜了一大圈,最终无可奈何地指向“衰老”。
乍看以为是第六代导演之作。1966与2019,或许合力指向的是更加不可言说的岁月?能说出口的都不是重点,一如隐忍、沉默、戴着耳机跳**舞(集体无意识的一种?),是此地大部分人的宿命。一代人老去的同时,宏大的历史佐以微观的个人记忆,也终将随之消逝——要么被彻底遗忘,要么便无人知晓。四分屏的**与用亚克力分隔的四格骨灰盒,如同释放救赎的**十字架,试图修复历史(文物)从而还原真相,疗愈创伤。这些表达以及诸多元素包括宗教情结,甚至视听上(许是刻意营造而出)的年代感(但很亲切),都与《不虚此行》《妈妈!》颇为相似,去教堂那段还有点《密阳》的气质。李雪健一贯出色,引人入胜;其余老戏骨也都很棒。总体观感离《闯入者》尚有距离,但瑕不掩瑜,尤其在香港看,妙不可言。支持青年导演,多一星。@hkiff2023
【HKIFF47】毫無疑問是本屆華語火鳥最佳,導演處女作就把創作的觸角伸向幽暗的歷史深處,成熟穩健,實在令人刮目相看,這次香港真的來對了。
關於新聞素材的使用,導演用「時間紀錄」作答,點到為止,也證實這是連通過去與現在的電影。沒有點破的一九六六和昭然若揭的二零一九構成一出關於傷痛的互文。團圓成了一種詛咒,再團圓便是不願多講的悲哀。
#HKIFF47 PE 高临阳也太实诚了,映后访谈上来就是“我以前没拍过电影”,“张艺谋那个奖给我投资了一百万所以才挂他名字”,“拍《野马分鬃》比较自由,这一部管虎不让我那么拍”,“管虎就来了两次,我云盘发他估计他都没看”,真的笑喷。剪辑师也特实诚,“今天是我和导演第一次见,之前都没见过”再次笑喷。 如果是这是他的第一部片子,真的特别好,所有的**言又止没有说完的,都是emotion。我猜高临阳应该特念旧,“山西那地方特好”,这也是emotion。 中间李雪健特别演绎的《黄土高坡》也特好,中间吉他横音也印象深刻。 ps 要到了导演的签名,我和他说谢谢他一直和我说谢谢,笑。
也是讲那十年的历史招魂,但比《闯入者》和《妈妈》都巧妙。比如四年前新闻联播关于香港的报道之后接的是举着红旗喊着口号的夜跑队伍和马路上猫的**。